重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针对即将到来的12月(大约30余天),我建议以下备考资料:《肖.讲真题》、《肖4套卷》以及《肖.时政》。这个关键时期的重心是要像秋风扫落叶般专注于解答政治试卷。首先,你可以尝试《肖.讲真题》中最近五年的试题,完成所有选择题,以熟悉真题的风格。对于主观题,不妨写下你的思考和关键点。重要的是,务必仔细阅读后面的解析,理解教师如何深入分析问题和构建答案,并且建议整理这些解析内容。政治大题的关键在于思路准确,否则即使字数再多,也可能只得微不足道的分数,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地区,评分更为苛刻。因此,掌握正确的答题策略至关重要!
至于《肖.4套卷》,其使用方法可参照《肖8套卷》。关于大题部分,我个人仅背诵了肖四和肖八,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甚至舍弃了一些辅助教材。实际上,我在整个政治科目上的投入时间并不算长,总计约100天,初期每天1.5至2小时,强化期增加到1.5至2.5小时,冲刺阶段则提升到2至3小时。然而,我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成绩,这与我的学习策略、方向和方法密不可分!对于时政部分,除了肖八和肖四中的题目,还可以参考其他补充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资料为张宇的《高数十八讲》以及《复习全书》。在彻底学习完教材后,可转向复习全书,我个人推荐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粉皮版本,它详细且易懂。对于高等数学与概率论部分,此全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而线性代数部分,只需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就足够了。建议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深入。给个时间规划,假如你报名了数学课程,我建议你在开课前自我预习课本,理解基础概念。我自己在线代和概率论阶段感到吃力,所以选择放弃全书,重头阅读课本。务必在暑假后期之前完成复习全书,每学完一节就做对应课后题,遇到困难及时求解,避免问题堆积。至于线代,李永乐的书籍是个好选择,我比较过后认为他的书更为出色,当然,汤家凤的书也挺好,只是个人觉得李永乐的更胜一筹。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1998年到2005年,我反复做了两次英语题目,接着从2005年到2013年又做了三次,再到2014年至2019年,我竟然做了四次……这足以表明我对英语的“热情”有多高……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狂热的方式,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然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不要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它独特的命题逻辑,而习惯于模拟题的思维模式会对你的实际考试产生影响。真题值得反复练习,如今英语的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多做一些英语真题是非常有益的。坦白地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理想……但这里我还是想重申,天道酬勤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环境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科目。它包括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子领域,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也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环境化学部分,理解各类污染物的性质、转化机制以及环境行为是关键。这部分需大量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是要理解背后的原理,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等。凭构建概念图,将知识点相互联系,提高记忆效率。
环境生物学则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降解过程等。这里,理解生命系统的动态平衡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至关重要。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帮助更好地掌握。
环境工程学部分主要关注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这部分需一定的计算能力,熟悉各种工艺流程,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很好的练习方式。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应用-反思”是一个有效的循环。先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凭做题或案例分析来应用这些知识,再反思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避免短期记忆的遗忘。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的好办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激发思考,弥补个人盲点。还有,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











